第五十三章 海盐衬衣厂(3 / 3)

他提出了“你做多少衬衫,就拿多少工钱,上不封顶,下不包底”的口号,直接打破了“大锅饭”的禁锢。

又提出了“你砸我的牌子,我砸你的饭碗”,这是注重质量的表现,还对所有员工下了“请假不发工资”的命令,这带着一丝现代化管理的影子。

可以说,这家海盐衬衣具有成为一家真正大公司的条件,但是后来,大概在八六年左右,由于政府决策的失误造成这家厂子的产能严重过剩,无数衣服挤压,短短数年的时间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就资不抵债到了破产的边缘,步年生也成了替罪羊锒铛入狱。

归其原因,有步年生个人膨胀的原因,但最根本在于还这种国营企业先天的局限性,步年生虽然掌握了管理权,但是国营企业毕竟是国营的,决定权还在官方手里,官方要求你做什么你就要做什么,在八六年,海盐衬衣厂已经出具规模,当地政府觉得可以大规模扩建,于是立刻上马年产三十万套西服的生产线,还开建了近万平米的办公大楼,这一下子就掏空了所有积蓄,再加上当时制衣厂遍地开花,海盐衬衣厂的竞争能力已经大幅度减弱,衣服卖不出去一下子就完蛋了。

改革开放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国企改革,而国企改革中最敏感的问题就是产权问题,产权不明确,这家企业就存在着种种不确定因素,不光是海盐衬衣厂倒在了这个问题上,在接下来了十年里,还有很多企业接连栽在了这个问题上,其中甚至有很多充满了希望的企业,到头来也是落了个悲惨的结局。

作为重生者的刘琅,即便他熟知很多企业未来的结局,可他还是无法做什么事情,起码现在做不了,看着现在这家海盐衬衣厂,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。

刘琅的父亲也买了两件衬衣,一件是为媳妇买的,一件则是为父亲买的,一共是十一块钱,快顶的上他半个月的工资了,虽然有些心疼,但穿在身上绝对会引起周围人的轰动,算起来也没白来沈城一趟。

其他人也是一人一件,尤其是周德路,干脆就穿在了身上,照着镜子前看后看左看右看,喜欢的不得了。

“厂长,可别臭美了,咱们还得办事呢!”

一个人笑着说道。

“对,对,走,咱们去供销处看看!”

办事重要,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出了招待所,坐上了公交车向供销处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