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九章 真正的房谋(2 / 4)

大唐称心 苦瓜炒蛋花 4477 字 2021-05-11

旧交、是好友,关系密切。人脉越多,越危险。

期间,他主管朝政,贞观相权,绝大部分掌握在他手中。权力越大,越危险。

一个人能够主管朝政长达二十二年,本身就不容易。贞观元年、二年,武德旧臣尚在,他虽然不是名义上的首相,但却是实际上的“灵魂首相”,控制了政事堂。

贞观三年,李渊的残余力量被清除,他成为名正言顺的首相,一直当到贞观22年去世。

而宰相一般的任期是多少年呢?四五年。可以说主管朝政的时间越长,越危险。

如果单单看这些条件,房玄龄处境的“危险”程度,已经仅次于历史上的一些真正的“权臣”了。所以支撑他坚持下来的,一是他的为民之心、报国之志,二是他与君主李世民的志同道合、互相信任。

那么如何认为房玄龄是一个“一片丹心图报国”的人呢?

因为这是他一贯的人设。

隋朝时期,房玄龄在洛阳游历期间,朋友李文博去看他。他急切地问李文博“你为国家做了多少好事?”

这是他最关心的话题。

《隋书·李文博传》在洛下,曾诣房玄龄,相送于衢路。玄龄谓之曰“公生平志尚,唯在正直,今既得为从事,故应有会素心。比来激浊扬清,所为多少?”

那么为何说他和李世民是互相信任的呢?

因为他是李世民的亲信代表,是“皇党”;也是相权、官僚体系的代表。这个话题不是本篇重点。但他相信李世民,不等于他相信封建王朝与皇权。

李世民是皇权的其中一任代表,总会去世的。

而皇权会一直存在,会换其他代表。

上面对人物心理和人际关系的分析,是我的主观猜测,不强求读者相信。房玄龄也可能是个不顾性命的官迷;也可能和李世民关系微妙、甚至互相猜嫌,但又不得不终生合作。

水满则溢、月盈则亏,这是华夏历史规律。处境危险的人,多数会走向灭亡。

仅仅靠着某一代君主的信任,是不能与历史规律相抗衡的。房玄龄也是一个丈夫,是一个父亲,他也要为子孙后代考虑。

他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聪明的人之一,不会不懂这一点身份敏感、长年主政的大臣,多数会给自己、会给子孙后代埋下隐患。

但他依然选择一直留下来,兢兢业业,为国为民。

所以房玄龄是一个有勇气的人。

这种勇气不只体现在一直留下来为国为民,还体现在

他在贞观初主管裁撤官吏,把两千多中央官吏裁撤到了六百多人。

褚遂良提到房玄龄在贞观初“甄吏事君”,所以精简官员的名单,应该是房玄龄带头拟定的。这是得罪人的活儿,危险,很容易被别人记恨。

随后贞观时期,他一直为国举贤。房玄龄本传记载他“不以己长望人,取人不求备”。

李世民曾写诗赞美他举荐贤才

太液仙舟迥,西园隐上才。

未晓征车度,鸡鸣关早开。

史书、墓志也多次提到他推荐、提拔了某某某。

如张弼的墓志中说,房玄龄对他“许以台衡之器,勖以霄汉之期”,这之后,张弼升官成了从六品上的卫尉寺丞。

推荐人才,这是他额外进行的工作。

多推荐、提拔人才,也是要额外担责的,也会增长所谓的“势力”,给子孙后代埋下隐患。

随后,他一直致力于联络上下,成为君臣沟通的桥梁。

萧瑀说,房玄龄与众臣如胶似膝,关系密切。房玄龄在下朝后,还常带着同僚去听高僧讲座,培养感情

“每有胜集引诸寮采预听法筵。日下当时以为荣观之极也。”

这也是他额外进行的工作。皇权与官僚系统有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