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9章 儒墨并兴,礼爱同彰(4 / 4)

礼进行了继承和发展,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,强调 “克己复礼”,将礼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手段。

周公对前代的文化典籍进行了系统整理和修订,如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等,为儒家经典的形成奠定了基础。这些文献经过后世儒家学者的进一步整理和传承,成为儒家学说的重要经典依据,承载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理念。

从鲁国故城灵源之地出来后天也渐黑,夏先衍就没有继续探查其他灵源,这几天心神消耗有些大,于是回去休息了。

清晨,一缕曙光洒在曲阜孔庙之上,朱红色的墙壁在晨晖映照下,散发出深邃而庄重的气息,墙根处的青苔带着昨夜的露水,晶莹剔透,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悠长。

大成殿前,古柏参天,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那斑驳的树影如灵动的水墨画在石板地上徐徐铺展。金黄的琉璃瓦闪烁着耀眼光芒,与湛蓝的天空相互映衬,尽显皇家规制的威严与奢华。

棂星门静静地矗立在晨曦里,门楣上的雕饰精美绝伦,透过它,仿佛能看见历史的长河在缓缓流淌,先贤们的身影在其间若隐若现。

庭院中,淡淡的雾气尚未散尽,缭绕于碑刻之间,那些或古朴或苍劲的字迹,于朦胧中更添几分神秘。晨钟悠扬传来,余音袅袅,似在唤醒沉睡的孔庙,又似在向世人传颂着千年的儒家智慧与文化传承

曲阜孔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(公元前 478 年),最初是为了追慕悼念孔子,将其生前所穿衣物、乘过的车、用过的琴等遗物收集于其生前故居内纪念。

东侧的孔府于明洪武十年(1377 年)始建,是孔子世袭衍圣公后代居住的府第。

孔庙布局,占地 327 亩,前后九进院落,仿北京故宫样式修建。以南北中轴线为主,中路从金声玉振坊起,由南向北依次穿越棂星门、太和元气坊等,直至圣迹殿,是孔庙主体。东路和西路则分别设有诗礼堂、鲁壁等建筑。

孔庙主要建筑:

棂星门:象征尊孔如同尊天,四楹三间,石柱铁梁,铁梁铸有 12 个龙头阀阅,四根圆石柱中缀祥云,顶雕怒目端坐的天将。

奎文阁:又名藏书楼,高 23.35 米,阔 30.1 米,深 17.62 米,黄瓦歇山顶,三重飞檐,四层斗栱,是专门收藏历代帝王御赐书籍、墨迹的楼阁。

大成殿:为孔庙主体建筑,高 24.8 米,阔 45.78 米,深 24.89 米,重檐九脊,黄瓦飞甍,周绕回廊,和故宫太和殿、岱庙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。

庙内现存历代碑刻 2000 多块,上起两汉,下迄民国,真草隶篆,诸体俱备,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。还有大量的汉画像石、石人、石兽等文物。

府内保存有众多明清时期的文物,如圣旨、牌匾、书画、家具等,展示了孔氏家族的荣耀和文化传承。

曲阜孔庙及孔府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,承载着孔子的思想和学说。

仁爱礼义信传千古,性善性恶论启后人,劝学修身志在贤。

他们皆重视修身以达贤明境界,共同为儒家的人格理想与社会理想奠定基石,其思想光辉持续照耀着华夏文明的漫漫长路。

掌洞天福地,建人间仙国三月天